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方向

企管中心研究方向


企管中心研究方向

近年来,企业管理研究中心立足于工商管理各个学科,形成了企业发展战略与治理、会计前沿理论与实践、能源管理与低碳发展、区域旅游发展与管理、营销理论与应用、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与实践六个主要研究方向。

(一)企业发展战略与治理

本方向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学科特色,其在消费增长与企业发展、家族企业治理、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领域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学术影响。学科带头人:梅洪常

1、主要工作及成果:围绕企业盈利模式的演化变革以及转型发展路径的研究命题,在企业发展战略与消费市场、组织形态和情境变量间权变关系、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关系、企业生产组织模式选择及其竞合关系等方面进行积极的研究探索,取得了以“两金”为标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周立新教授、蔡继荣教授和梅洪常教授分别在家族企业治理、战略联盟稳定性和消费增长与企业发展研究领域获得了较广泛的学术影响力。

2、研究特色:(1)突出消费增长和结构优化的难点、规律及对策研究。从消费增长和结构优化视角研究企业发展的新市场环境,揭示企业的产业、产品和消费市场选择的规律性,为企业市场创新、投资和科技创新提供理论指导和对策建议。(2)突出家族企业网络化成长模式、机制与治理研究。在家族企业组织间网络模式选择、家族企业网络化成长机制、外部市场发展与家族企业治理结构转型、家族治理与家族企业成长等理论研究及东西部地区的比较研究方面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3)突出战略联盟稳定性机理、协同机制设计研究。以战略联盟稳定性为主要研究方向,积极创新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在自组织理论和方法、可靠性理论、组织模式选择的超边际分析方法、动态博弈理论等在网络化组织相关研究中的应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显著成绩。

3、可能取得的突破:力争在公司治理结构优化、适应科技变化的企业组织模式演化与产业组织变革、企业间竞合关系与协同战略、企业知识的界面管理与低碳城镇化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二)能源管理与低碳发展

本研究方向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设立的新兴研究方向。经过三年的培育,在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中都有了很好的积淀,是非常具有潜力的学科研究领域,学科带头人:代春艳

1、主要工作及成果:本研究方向围绕区域绿色低碳政策与发展战略、绿色低碳产业转型、新能源应用与政策、碳金融与碳交易、企业节能减排等领域展开研究。同时也服务政府,为重庆市政府提供重庆能源管理与低碳发展政策的决策建议。主要成果有:(1)国家级项目五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一项。(2)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其中教育部项目两项,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两项。(3)专著五部。(4CSSCI及其以上期刊论文十余篇。

2. 研究特色:(1)在能源管理与节能减排政策领域的研究,围绕能源管理、节能减排、清洁能源与新能源政策改革和发展的理论、方针、政策,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广大业企业的要求和意愿,提出发展的经济政策和法规等建议;协助政府主管部门研究制定和实施能源管理与节能减排发展规划及有关法规,推进节能减排事业管理,协调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引导和推动企业结合国家政策,构建低碳发展机制,实施低碳技术,实现企业低碳发展,增加行业竞争力。(2)在低碳供应链与低碳物流领域的研究,为国家从企业和供应链角度提出碳减排政策建议,为企业提供实施低碳供应链管理与低碳物流管理的咨询服务。(3)在低碳产业规划领域,立足重庆、辐射长江经济带,展开了建立承接东部资源与能源产业转移的基地的系列理论和实践研究;(4)在低碳能源信息系统建模与应用方面的研究,拓展了能源系统分析理论、方法、工具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3、可能的突破:在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及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区域间的温室气体排放与雾霾如何协同治理中涉及的政策、机制及应用等问题的研究。可望冲刺Nature 子刊 Climate Change等高级别期刊论文发表。

(三)会计前沿理论与实践

本方向是基于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的平台优势,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形成了具有一定学术地位和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的学科研究领域,学科带头人:孙芳城

1、主要工作及成果:充分发挥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重庆市特色专业(财务管理)等平台的优势,组建了一支有特色、年青化、后劲足的学术团队;本团队致力于从政府宏观管理与企业微观治理有机结合的视域对会计与财务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展开研究,已在政府会计、政府支农资金、政府科技投入资金监管、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资本管理及内部控制、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与研发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标志性研究成果,在会计学术界形成了特色影响力。

2、研究特色:(1)打破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研究与微观会计行为研究割裂的局面,探索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微观会计机制,拓展会计研究的新领域。已在政府会计、政府资金的投入方式与监管路径、绩效评价、预警机制、监管模式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2)基于中观视角,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优化中的财务协同效应问题。已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财务行为,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集聚区域差异影响与效应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3)集中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研发行为、盈余管理、社会责任等专题,取得了以“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与效率研究”、“股权结构对企业研发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会计稳健性对于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研究”为代表的一系列优秀成果。

3、可能取得的突破:在宏观经济发展与微观会计运行的接口联动理论、政府会计及政府资金监管模式、产业结构调整的财务协同与预警理论、公司资本结构调整机制等方面取得重点突破。

区域旅游发展与管理

本研究方向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学科带头人:田喜洲

1、主要工作及成果:(1)紧紧围绕三峡库区旅游、西部旅游扶贫以及旅游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开研究,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近3年来承担各类旅游研究项目60多项,科研经费达200多万元,该学科方向在重庆市及至西部高校中有较明显的优势。比如肖轶副教授2014年申请的项目“乡村旅游对三峡库区移民农户生计策略及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2)搭建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创新理论研究和服务社会实践效果显著。目前,本方向梯队成员15人,核心成员10人,多数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与应用实践能力,该团队充分利用重庆市发展信息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企业管理研究中心三个平台,积极开展旅游规划、资源环境、效益评价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研究特色:(1)以旅游发展综合效应评价为核心,探索旅游竞争与合作的新模式。在方法上,创新性的运用旅游卫星账户及博弈论模型,评价与探索区域旅游的综合影响效应及合作、竞争机制,形成了有一定影响的系列研究成果。(2)以三峡库区旅游为重点,进行了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创新研究。突出研究三峡库区旅游产业发展,深入开展三峡库区游船旅游、民族地区民俗生态旅游、重庆主城及其近郊都市旅游、区域一体化和统筹城乡跨区域旅游合作等创新研究。(3)以旅游规划为切入点,为地方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近年来本方向先后完成《重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研究》、《川黔渝旅游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区域性重大项目。

3、可能取得的突破:力争在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机制、模式,区域旅游管理体制变革与创新,以及旅游开发协同效应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五)营销理论与应用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市场营销、商务策划及电子商务、物流等优势学科为基础,结合当下“互联网+”的发展模式,为企业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学科带头人:靳俊喜。

1、主要工作及成果:(1)汲取购买者行为理论学派、组织行为学派和战略计划学派的理论精髓,在中国消费者研究、中国消费者分群与分区研究方面积极探索;(2)在中国企业营销战略与策略的国际化、中小企业营销战略与策略的现代化、企业的品牌资产战略、市场供应链与物流通路等的研究方面形成了区域影响力;(3)随着高水准物流服务和产品供应链价值与经营行为的最适化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源泉,对先进物流管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地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践、供应链系统优化与界面管理开展研究,并向绿色供应链、应急物流等领域拓展。

2、研究特色:(1)突出企业营销运营中的关键问题。针对消费行为、营销渠道创新、品牌营销三个领域,在顾客份额与市场区分、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消费者体验和冲动性购买;渠道创新、渠道冲突管理、终端管理;品牌核心价值、品牌塑造与传播、文化品牌等方面形成系列成果。(2)加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对营销竞争力的研究。对物流和供应链系统优化、地区物流系统规划,以及由此带来的营销组织内外部关系、利益与激励机制、供应链营销流等深入研究。(3)拓展宏观营销与都市商贸发展研究。把现代商业发展与城市商贸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进行创新研究,提交前瞻性的商贸流通规划、网点规划等研究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3、可能的突破:力争在21世纪主力消费群体行为及其变化趋势与比较、IT环境对营销理论与方法的影响、我国营销思想与方法的评估和创新、协同物流与供应链系统等方面取得阶段性突破。

(六)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与实践

本研究方向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出发,致力于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精英群体和中华文化背景下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及对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的研究。学科带头人:黄钟仪

1、主要工作及成果:致力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人才活力统计与评价、中华文化背景下本土高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和商业模式与竞争优势、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等研究,形成了以国家社科基金为标志的成果,包括黄钟仪教授对大学生村官、人才活力测度、经理人素质的研究;柏群教授对农村干部队伍的研究;周莉教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的研究;何淑明教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

2、研究特色:(1)突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精英群体和中华文化背景下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通过对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大学生“村官”、农村基层干部、返乡创业农民工、进城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研究,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培育工作提供数据参考、理论指导和决策建议;探讨中华文化背景下高绩效职业经理人成长路径和评价指标体系、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和商业模式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在高绩效人力资源开发、评价方面进行创新性研究。(2)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研究,综合运用经验学派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注重定量分析, 探索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为人力资源要素在企业发展、行业发展、地区发展和国家发展中发挥第一要素作用提供研究支持和方法指导。

3、可能的突破:力争在新农村精英人力资源队伍建设、中华文化背景下管理理论尤其是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高绩效职业经理人成长路径、“人才活力”评价等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