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下最时髦的概念,O2O通过整合线下、线上资源,利用二维码、支付、地图等新技术工具,为用户提供更便捷、个性化的体验和服务,实现双向的价值交换和资源打通。
一家山西太原本地的连锁便利店,又是如何实现O2O的华丽转身呢?11月18日,京东(JD.COM)与太原唐久便利店正式上线了一个O2O项目,通过各自的优势资源互补,和资源深度整合,重新定义了一类O2O服务的规则和模式,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双赢和持续的生意形态。用合作双方的话来讲,“O2O让唐久便利店成为了‘不下楼的大卖场’”,也让京东完成了“一公里生活服务圈”的覆盖。
太原唐久便利店作为区域零售连锁企业,拥有600多家门店,有着覆盖完备的线下销售、全温层物流配送体系、中央厨房和多种形式的服务网络,但电商业态的迅猛发展让他们迫切需求寻找一条采用互联网化手段,拓宽便利店现有销售品类的全渠道销售之路。与此同时,作为国内最大的综合网络零售商,京东也在不断尝试O2O的发展模式,希望利用实体商业的供应链优势和本地化采购优势,于是两者一拍即合,将彼此的信息系统、商品系统、供应链系统、服务系统、支付系统和会员体系进行了打通和深度整合:从7月31日到10月31日,京东在网站上开设了唐久的购买专区,开业之初,京东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通过多种定向的网路营销手段给山西太原的京东会员和网络用户,进行精准营销;同时唐久则在便利店门头悬挂了京东唐久网上大卖场的灯箱、在所有店内和橱窗上张贴了精美促销海报、投放了100万张促销DM、明示商品促销信息,消费者只要扫描DM商品上的二维码即可在京东的手机端下单和手机支付后,,采用唐久现有的供应链体系完成仓储生产、支线运输和由唐久门店实现自提或者送货上门。
虽然项目刚刚开始运营,但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京东该项目网店的访问每天超过万次,下单量将近1000单,下单转化率实现大幅提升。一系列数据表明,O2O在资源互补后,转化率得到了大幅提升,远高于电商的行业平均水准,而这也是O2O模式可挖掘的价值和空间所在。
显然,与以往单纯在二维码扫描、移动支付、配送等单一环节上的O2O试水,京东与唐久的O2O更具样板效应,特别是实现了供应链体系的双向互通,达到了“1+1>2”的效果。首先,利用京东的线上技术能力、大数据分析能力、精确营销能力使便利店能够精确地对目标客户进行营销;如所有便利店门店和订单均采用地图坐标进行预分拣,配送效率大幅提高;如将现有的京东太原客户群的大数据分析开放给唐久网上大卖场,使得转化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其次,借用唐久低成本的全温层物流配送网络,原有电商物流作业模式的成本降低一半以上,且完全取消了包裹生产,不再使用耗材,实现了绿色低碳生产,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唐久的中央厨房和低成本的全温层冷链物流体系,一旦启动生鲜商品的销售,将彻底颠覆现有生鲜电商的高成本冷链物流作业模式,充分满足老百姓的一日三餐所需;第三,藉此形成的京东-唐久双赢的局面,借助京东强大的技术能力和流量,可以帮助商家扩展了原有商品品类和SKU数量,实现“一键开店”,快速拓展PC端和移动端的线上销售渠道和营销渠道,实体商家的全渠道销售,,为本地客户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商品选择,创建一种新型的全渠道便利店业态。
业内专家认为,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意模式,O2O是互联网与传统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其生意的形态、模式存在多种组合,从京东与唐久这一O2O合作案例来看,通过彼此互补、取长补短的捆绑合作,发展新型的、网状交错的零售业态,为实体零售业拥抱互联网做了有益的尝试,值得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