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业从未有过如今这般紧张。
一个月前的“造节促销”让全国的快递员们吃尽了苦头,如今真正的“双节”来临,让快递行业如临大敌。
“往年春节前30天开始是快递业务的年底高峰,今年春节时间提前,元旦高峰和春节高峰又叠加在了一起,现在还不知道网店们又搞什么花样。如果天气情况再不稳定,很难预测今年会出什么状况。”一位快递企业中层告诉网易财经。
快递业恐慌的背后则是电商对于快递业的绑架。对于快递企业来说,一方面迟迟难以追赶电子商务急速膨胀的步伐,但另一方面,来自电商的天量订单越来越形同鸡肋,却又难以摆脱。
快递业的恐慌
快递业从未有过如今这般紧张。
从12月9日国家邮政总局的一次全系统电视电话会议开始,一轮又一轮的紧急动员会议席卷全国各地的行业协会、快递企业、直到配送网点。
这并不像是盛宴开始前的狂欢,却更像是灾难来临前的恐慌。而恐慌的源头却来自另一群人的狂欢——疯狂促销的电商网店以及坐在电脑前激烈“秒杀”的网购买家们。
“往年春节前30天开始是快递业务的年底高峰,今年春节时间提前,元旦高峰和春节高峰又叠加在了一起,现在还不知道网店们又搞什么花样。如果天气情况再不稳定,很难预测今年会出什么状况。”一位不愿具名的快递企业中层告诉网易财经。
他的担心并不多余,此前的几轮“造节促销”已经让全国的快递员们吃尽了苦头,如今真正的“双节”来临,让快递行业如临大敌。
淘宝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光棍节”一天,淘宝商城销售额突破33.6亿元,同比增长2.6倍,如果将淘宝网的中小卖家们包括在内,这一数字则超过了52亿。即使是被称为“购物天堂”的香港,一天的零售额也仅有这一数字的六分之一。
1600万件快递潮水一般地从淘宝卖家的仓库涌出,造成了“四通一达”们配送网络的瞬间瘫痪,即使全国40万名快递员像蚂蚁一般连续24小时的不停运转,仍然难以挽回快递企业又一次被“爆仓”的窘境。某淘宝网店的差评留言中有买家抱怨称,“‘光棍节’当天下的订单,直到月底才收到货。”
事实上,由于有了去年的尴尬经历,快递企业今年已经开始提前应对。据媒体报道称,全国9家主要快递企业在淘宝商城的要求下共增派了4万名快递员、700辆运输车、并组建了2000人的客服团队,某家快递企业甚至20%的办公室员工被派往运转中心协助分拣。但仍然难解上游订单瞬间爆发所造成的压力。
上述快递企业中层说,“还是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去年的高峰期进港快件10万件,今年一下子放大了一倍。”
韵达快递一位负责人则透露,人和车都好解决,关键是运转中心处理能力有限,韵达上半年已经将运转中心面积扩建了一倍,但由于仅仅是半机械化操作,只能依靠“人海战术”解决问题。“空地里放几个筐子,靠人力一个个去分,处理效率当然不高。”
而快递咨询网CEO徐勇则告诉网易财经,分拣中心都是夜里工作,高峰时期某些快递员工甚至连续工作21个小时,身体完全难以承受。“尤其是现在的80后、90后,很多人吃不了这个苦。快递企业也不是不想增加设备投入,但这也需要时间,新建一个运转中心至少需要一年,完全赶不上电商促销的膨胀速度。”
快递业被绑架 跟进扩张致发展失衡
事实上,被电商拖垮的不仅仅是快递,据媒体报道称,去年的光棍节当天,四家银行的网银支付系统因服务器准备不足而出现宕机。而某商家的电子打印机由于劳累过度甚至发生“自燃”。
有分析人士评论称,淘宝发动的光棍节促销大考验,让电子商务生态链上的各个环节被迫充当了“小白鼠”,在这场残酷而又刺激的游戏中不断提升经验值,而指挥棒则牢牢掌握在淘宝手中。
对于淘宝的疯狂促销,快递业内也一直颇有微词,申通快递市场总监夏祖彬便曾表示,“淘宝做这种大规模促销,必须考虑到下游物流服务商的承受能力,不能单方面往前冲。”
而徐勇的态度更加尖锐,“有些人说快递的跟不上电子商务的发展完全是胡说八道。淘宝的行为已经对社会其他行业造成了不利影响,国家应该禁止这种垄断企业搞促销。垄断企业这么搞,其他电商企业也被迫跟着搞,你让下游的物流商怎么承受?”
一方面迟迟难以追赶电子商务急速膨胀的步伐,但另一方面,来自电商的天量订单对于快递企业来说越来越形同鸡肋,却又难以摆脱。用上述快递企业人士的话来说,电商已经绑架了快递。
中国快递协会副秘书长邵钟林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的网购销售额2586亿元,到2010年突破5000亿元,将近翻了一倍。与此同时,快递企业乘着来自上游电商的东风业务量不断扩张,2009年的接件量是18.6亿件,2010年随之达到24亿件。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四通一达”中规模最大的申通,目前一年的营业额已超百亿,其中70%来自电商。而价格相对较低的韵达和中通,这一比例则更高。
对于电商业务份额的过度依赖,造成了快递网络地域发展的严重畸形。夏祖彬说,“电子商务的卖家多集中北上广,而买货的人越来越多是在三四线城市,这样就导致了快递公司进出件的业务量不平衡。现在的普遍情况是:大城市的出货大于进货,三四线城市的派送量远远大于揽收量,基本普遍达到了5∶1的程度。”
网络畸形的后果是,业务量不断剧增,经营成本却以更快的速度上升。
由于派件收入远低于揽件,进一步加剧了西部地区网络的派送压力。韵达和中通近日宣布,为补贴西部地区而征收一元有偿派送费,却被消费者指为变相涨价,遭到强烈反对。
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 价格杠杆失效
地域发展的严重畸形,让网络运行成本明显上升。而另一方面,行业集中度过低,又让快递企业的议价能力大打折扣,价格战愈演愈烈。
价格战的最直接证据是,国家邮政总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快递业务量大增53.3%,但是快递收入的增幅却只有28.9%。
据了解,在美国三家大型企业占据了90%以上的快递市场,而目前国内有些名气的快递品牌就有27家,前四大快递市场企业份额加起来只有50%。
“在美国电商网站这么搞促销绝对搞不起来。”徐勇说,“你这么一搞,UPS就给你提价,运费提高一倍,业务量自然就会下降。”
徐勇认为,解决“爆仓”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价格杠杆,但现有的竞争环境让价格杠杆完全失效。即使快递企业宣布涨价,由于加盟制造成的利益多元化,快递公司总部对于价格并不完全具有控制力,涨价的决定真正到了终端市场很难执行。
“中秋节之前各家都宣布涨价,实际到最后谁都没涨起来。业务员都怕丢了客户,谁敢先涨价。”徐勇说,“公司总部靠卖运单赚钱,下面的业务员只管业务量,只要运单费用不涨,快递费价格再怎么涨也没用,业务员只会先想着把量做起来。”
而一位淘宝店主也向网易财经证实,快递业务员今年屡次提出要提价,但最后都不了了之。“这么多家快递,服务都差不多,价格也差不了多少,用谁不用谁有时候也得看业务员会不会搞关系。”
低价竞争的结果一方面造成了“爆仓”屡屡上演,另一方面利润率过低也让快递企业缺乏改善管理的资金,在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里越陷越深。
“涨价找死,不涨价等死。”徐勇说四年前他提出了这句传遍快递业的名言,四年来却眼看着快递价格越来越低。“只要现在给员工都交上社保,现在快递企业立马全部亏损。”
徐勇认为,四年来之所以再没有第二家快递企业像顺丰一样跳出恶性竞争的怪圈,在于各企业的管理者都过于短视。“都认为家族式管理、加盟制是中国特色,但长远来看标准化、一体化才是快递企业真正需要转型的方向。”
但问题是,转型也需要钱。
(本文来源:网易财经 作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