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双11千亿快递挤爆仓 倒逼物流园区急转型

2014年11月14日 08:38  点击:[]

 

在刚刚过去的11月11日,我国网络零售额再创历史新高。初步数据显示,综合性网络零售平台天猫商城当天的网络销售额达到571亿元。以品牌特卖为主的唯品会网络销售额达3.46亿元。以高端食品为主的顺丰优选网络销售额为7200万元。随着京东、当当、亚马逊、苏宁易购、1号店等其它电商数据的陆续披露,2014年全国电商“双11”一天的总销售额或将超过1000亿元以上,可以看到“双11”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规模的商业促销活动。  

然而,正如之前预期,尽管淘宝、天猫等电商与各大物流公司提前沟通并做了相应准备工作,但是,今年“双11” 单单说淘宝天猫就产生了2.78亿个包裹,因此,2.78亿个包裹平台产生之后物流、配送环节势必还会出现了延迟的现象。

针对物流、配送环节势必还会出现了延迟的现象,电商们不是没有采取措施,比如2012年“双11”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2012年12月1日,阿里巴巴集团与金华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按协议,阿里巴巴集团及其关联公司将在金义都市新区投资建设“中国·金义电子商务新城”,打造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关键节点的首个全国样本项目,以解决突如其来的快递“爆仓”的现象。  

此外,针对多年来快递“爆仓”的现象。2013年,阿里巴巴拿出了“杀手锏”——菜鸟网络。根据阿里巴巴相关负责人介绍,菜鸟网络将根据历史数据以及商家名单、备货量等信息进行综合的数据分析预测,通过已掌握的大数据应用能力和物流数据的信息分享,指导商家备货。  

事实上,其他电商也在采取类似的动作。比如2012年开始卓越亚马逊宣布成都的第四大运营中心正式启用。自此,卓越亚马逊在国内拥有北京、苏州、广州、成都四大运营中心,可以快速有效地对覆盖几乎全国地域的卓越亚马逊消费者提供物流配送支持。京东商城也同样在全国买地,并在江苏省宿迁等地筹建物流仓储基地,以解决日益加大对物流压力。  

可以看得出,类似于卓越亚马逊、阿里巴巴集团、京东商城等“电商企业+自建物流园区” 运营配送中心已大势所趋,从目的来看,很明显,电商企业自建物流配送中心,主要还是为了提升送货的速度,弥补第三方物流的不足与企业高速发展的一个瓶颈。  

但是,至少2.78亿个包裹突如其来,并不是上述“电商企业+自建物流园区” 这些措施短期内就可以缓解的。这对于电商企业来讲也值得反思其物流构架的得失,同时反过来让“第三方物流物流”感觉到心里不安,一定程度上倒逼“第三方物流物流”这样的传统物流产业园区思考如何转型。  

首先,适应电商“新经济”的需求,无论是电商企业还是物流产业园区,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和送达准确率是物流产业园区首先应该解决的“软件上”的管理问题。效率的提高主要是两种途径:其一是通过对于商品货物堆放分区的科学性、易存取性的精细化管理,提高物流企业对仓储与库存管理的运作能力;其二是通过供应链方式的创新去科学管控物流配送服务商。  

其次,无论是电商企业还是物流产业园区,做好“最后一公里”物流园区专业化服务最关键。  

以“中国·金义电子商务新城”为例,其不仅可以优化阿里巴巴集团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市场影响力及辐射范围的扩大也会起到助推剂的作用。还可以使企业通过全国范围内智能物流骨干网的逐步构建,最终完善“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体系,使其配送效率会更加提高,成本会进一步降低。  

再以菜鸟网络为例,其还推出了一项物流数据雷达服务,利用“大数据”提供详细的区域和网点预测,不仅可以监控到中转站,还可以监控到县区和服务网点的层面,这些数据将更加客观地帮助电商平台和快递公司作出决策。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物流园区逐渐成为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重要衔接点,是实现“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载体,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撑,物流园区做好“最后一公里”专业化服务最关键。只有更好的做到“最后一公里”专业化物流、配送服务,消费者才会对于商家增加一份青睐,物流园区的服务城市运行、服务消费、服务产业发展的功能价值才会不断增强。  

第三、借力电商企业一起开发物流园区,根据网购“新经济”的需要提供更多的“个性化”需求与服务,或许为未来物流园区地产开发的趋势。  

个性化需求与服务尤其是个性化的售后服务是传统的“第三方物流物流”当前很难完全满足的,因此,物流园区在考虑成本的基础上应该尽可能开发针对企业的特殊服务套餐,通过对于个性化服务套餐的推出,一方面提高物流配送工作效率,另外也是物流企业新的业务增长点。这样,当电商企业再次短期内面对1000亿元的物流、配送时,物流产业园区可以通过短期租借仓库或提前准备、科学管控物流配送服务商等个性化措施及时处理,尽量减少配送时间误差与问题投诉。  

但是,个性化服务套餐的推出仍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电商企业+自建物流园区”的趋势,电商企业对于自己企业的物流配送能力效率的把控将不可避免,对于传统物流产业园区来讲,通过参股、合作或品牌、技术输出的形式,借力电商企业一起开发物流园区,满足电商在物流上的个性化的需求,成为传统物流产业园区在网购“新经济”条件下提供“个性化”服务、转型、保持新生活力与发展的新出路。  

 

上一条:互联网电商启动校园招聘 下一条:配套网络零售 我市拟建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