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重庆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获悉,该公司日前成功将武汉生产的挪威哈罗格兰德大桥主索超大部件吸引到重庆两江新区寸滩港装箱转运,之后通过“渝新欧”铁路发往欧洲德国汉堡。这表明两江新区“水铁公”综合物流枢纽带来的低成本物流优势已经显现。
据介绍,哈罗格兰德大桥工程是一座跨海大桥,位于欧洲挪威。桥梁总长1533米,建成后,在同类大桥中世界排名第17位。寸滩港发运的这批货物是该大桥主缆牵引的核心部件----主索鞍鞍体,共4件,单件重量达20.3吨,由武汉一家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制造。
据重庆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按照常规路线,该批货物应在武汉港装箱后通过水运在上海中转,再经海运抵达欧洲。但由于时间紧迫,考虑到重庆寸滩港良好的港口服务能力,最终运输方案确定为货物从武汉通过公路运输到重庆,在寸滩港装箱后经过“渝新欧”铁路班列最终抵达德国。
该负责人表示,主索鞍鞍体单件重量较重且尺寸已经超过了普通箱的极限,重庆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对接了集装箱维修服务有限公司,提供了专用集装箱定制服务,定制20英尺高箱并加固箱顶。在现场全程卸车装箱过程中,重庆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专业指挥,及时、安全、高效地进行了装箱作业,客户全程监装并对货站良好的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
该批货物在寸滩港货站装箱完成后,第一时间通过渝新欧铁路发运到了德国汉堡,再通过拖车转运到了挪威大桥工地。相较于武汉—上海—欧洲路线,时间节省了15天左右。通过打通欧洲基础设施建设设备的物流供应链,重庆集装箱经济腹地得以进一步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