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淘宝网上注册500多家网店,然后以每家80-200元的价格转手倒卖给福建莆田等地经营者——今年4月,重庆宇佳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被市工商局南岸区分局查处。
这是全国工商系统查处的首例网络交易平台虚假认证案。
由于网络的隐蔽性,虚假认证曾经让工商监管头痛不已。工商部门不仅难以核实真实经营者的身份,更难以查找到真实的违法嫌疑人。
“我们之所以能破获此案,因为我们运用了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称,近年来,重庆市积极推动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一个重要的内容便是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 ”等技术手段,创新市场监管机制。
如今,这些技术已经运用到重庆市市场监管的多个方面,开启了重庆市市场监管的“大数据”时代。
年报抽查“双随机”
弄虚作假者将进入经营异常名录库
8月24日,市工商局四楼会议室。
在纪检监察、媒体和社会人士的监督下,按总数3%的比例,系统随机抽取了约4.6万户市场主体作为今年的年报检查对象,并同时抽取了检查人员。
在接下来的2个多月时间里,检查人员将围绕市场主体报送的年报信息、自行公示的即时信息等内容进行核查。
凡未及时公示信息,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通过登记的住所(经营场地)无法取得联系的市场主体,将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库或标注为经营异常状态,并对外公示。
“商事制度改革后,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为了给市场松绑,激发市场活力,我们将过去的‘年检制’改为了‘年报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会放松对市场的监管。”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称,“恰恰相反,我们监管的方式必须更加有效,力度更大,才能确保市场公平、公正,健康发展。”
为此,重庆市在年报抽查“双随机、一公开”的基础上,建立了内部经营异常名录管理系统和外网公司平台,让工商系统和外部单位、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对那些不诚实守信、进入经营异常名录库的市场主体实施联合惩戒。
据统计,目前,市工商局已将8.81万户违规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将21.11万户个体工商户标注为经营异常状态,并对外公示。其中,2.11万户市场主体因为存在经营异常信息,在评先评优、政策采购资金补助、银行贷款、工程招投标等领域受限。
创新分类监管系统
企业信用状况在地图上一目了然
9月18日,江北区工商分局华新街工商所。工作人员打开电脑上的“市场主体分类监管平台”,一张实时空间地图映入眼帘。
地图上能看到当前真实的街道、楼房等影像,辖区内每一个市场主体所在的位置清晰可见,并以绿、黄、红、黑四种颜色将其分类。
“这是新研发的市场主体分类监管系统,目前在江北区试点,今年内将推广到整个主城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为解决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和监管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2015年,市工商局推动“法人数据库”与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的“地理空间数据库”深度融合,牵头开发了重庆市市场主体分类监管系统。
该系统利用“地理空间数据库”中矢量和影像地图,运用空间可视和空间定位技术,将市场主体精确定位到电子地图上,并根据系统的后台数据将其自动评定为良好、警示、失信、严重失信四个等级。
根据市场主体不同的信用等级,系统会自动用绿、黄、红、黑四种颜色在电子地图中区别标注,以便工作人员实施差异化监管。
“对绿色类企业,我们一般免于检查,不予打扰。”据介绍,对黄色类企业,在相关材料审查上会比较严格,同时会半年进行一次抽查;对红色类企业则会依法进行登记限制,每季度进行一次定向抽查;对黑色类企业,法定代表人会依法受到任职资格限制,其公司也会被取消评优评先等资格。
建立情报信息平台
采集互联网情报信息300多万条
“金缘购物联盟”“返本一百”“明明商”“1040工程”“爱联国际”——近年来,一系列在全国知名的传销大案纷纷在重庆告破,有效维护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在破获这些案件的背后,离不开情报信息的功劳。
据介绍,2012年起,市工商局就主动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开发出情报信息工作平台。该平台集互联网情报监测、情报信息整合、情报分析研判、情报信息管理四大系统为一体,可对重点网站、论坛、在线投诉平台、博客等200多个网站媒介、400多个专业频道自动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自动筛选、提取、推送有价值的情报信息。
“通过该平台,我们实现了监管执法由等举报、靠检查的传统模式,向用科技、搜信息的智能模式转变。”该负责人称,该平台自2014年9月上线运行以来,已建立20个数据模型和9611条识别规则,采集互联网情报信息314万条,帮助工商执法人员破获了一批大案、要案。
此外,为加大对市场的风险防控,市工商局还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市场准入预警机制,开发了注册分析软件,对外地异常投资、行业异常变动、设立异常集中等进行监控,严把源头关。
“如某个人的身份证,突然办理了多个甚至数十个营业执照,系统就会发出预警,我们会对此进行甄别、核实,摸清情况。”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称,今年上半年,重庆市工商系统已累计处置异常情况2558起,从准入环节防控“风险企业”产生,有效遏制虚假注册、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重庆本土金融类案件发案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