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把重庆建成内陆开放型人才高地
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召开,黄奇帆陈光国邢元敏张轩等出席
图为市领导黄奇帆、
陈光国、邢元敏为我市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发放一次性安家补助。
全市人才工作会议昨日举行,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提出要更好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面贯彻《重庆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把重庆建成内陆开放型人才高地,为重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市长黄奇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光国、市政协主席邢元敏、市委副书记张轩,以及市领导何事忠、马正其、徐敬业、范照兵、刘光磊、陈存根、翁杰明、吴政隆、谢小军、刘学普等出席会议。
重庆人才工作与全市发展同步,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黄奇帆说,2004年全市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以来,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使人才工作与全市发展同步,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回顾6年来的人才发展状况,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在四个方面取得明显进步:一是人才规模大为扩张。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380万,同口径比2004年增长一倍多。二是投入增加。“十一五”期间,全市GDP翻一番,人才投资占GDP10.1%,算下来人才投入这几年也翻了番。三是重庆人才环境有进步。重庆是个码头城市,人文环境历来比较开放、包容,再加上历届市委、市政府讲求走出盆地、走出大山、融入世界,面向海内外广揽人才,促进重庆成为开放高地、经济高地。四是重庆潜在人才基础素质结构越来越好。一方面体现在教育上,2006年重庆率先在西部实现“普九”,今年又实现普及高中,大学毛入学率从直辖初期的8%上升到现在的30%,教育的普及意味着巨大的人才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体现在国家要求重庆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小康,重庆经济社会会持续保持高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庆一定会万商云集,而人才随着资本的流向而集聚,万商云集的地方一定也会是人才集聚的地方。
黄奇帆说,尽管重庆人才工作取得巨大成绩,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重庆人才队伍建设还有瓶颈与不足:一是高层次人才不足,二是人才缺口较大,三是分布不均衡,四是创新能力不强。我们必须下大功夫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类人才大量涌现。
小规模投资看成本和其他条件,大规模投资一定看人才。我们一定要把人才工作搞好,将人才作为各种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黄奇帆说,未来区域和区域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资本、技术、投资环境或者劳动力成本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有时候争一个比较小的项目,大家讲成本、要素、资金补贴、税收优惠和银行融资方便性的较多,但如果一个产业一年销售规模上千亿美元、当一个企业投资规模上百亿美元的时候,投资者考虑的第一要义就是人才环境,看这里的党政人才、企业人才、技能人才等。当年西永微电园能够从一块田地里发展起来,就是依托旁边的大学城能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利用学校招商而成的。可以说,小规模投资看成本和其他条件,大规模投资一定看人才。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人才工作搞好,将人才作为各种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重庆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每个重大领域都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
黄奇帆说,重庆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每个重大领域都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
重庆工业化需要人才。重庆工业销售值从5年前的3000多亿元,发展到今年的1.1万亿元,预计今后五年会到2.5万亿元。重庆工业不仅是量的增长,而且整个产业结构有了巨大调整,这方面我们着重抓几个大项目,像MDI项目、笔记本电脑基地、“云计算”数据处理中心,干这些项目就是按中央要求,抓住金融危机背景产生的全球性的新机遇,在世界经济竞争格局中占得一席之地。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人才先行,没有人才就是做梦,人才成为最最重要的竞争力。人才是一个地方的精神所在,如果一个城市没有因人才形成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这个城市是没有希望的。
重庆城市化需要人才。重庆的目标是建成一个由大都市、大城市、县城、小城镇等组成的城市连绵带,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城市规划、设计、管理方面的人才。比如城市广告如何来布局、设计;城市灯饰如何能够体现出文化和韵味;城市道路转盘怎么设置才科学合理等,都需要专业人才来处理。
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需要人才。今后重庆要更多地“走出去”到海外投资,这就需要熟悉海外工作、适合做海外投资的国际化人才,包括熟悉海外业务的律师、会计等。
重庆进行的城乡统筹改革需要人才。改革是知识密集型的事业,不是蛮干、苦干就可以的,不当心就会碰“地雷”。改革是系统工程,是系统设计,需要智囊团。比如,最近熙来书记提出的“三大差距”怎么缩小,这是发展的问题,也是制度安排问题,涉及许多专业性的知识,需要各类人才参与其中,此外,建设内陆金融中心需要金融专业人才,民生致富之路搞微型企业需要社会人才、“两翼”农户万元增收需要技能人才,帮助农产品流通需要营销人才等等。